虎扑07月23日讯 刚刚结束的WTA500华盛顿站女单首轮,45岁大威廉姆斯6-3、6-4战胜斯特恩斯,时隔16个月再获巡回赛单打胜利,闯入女单16强。 据WTA官方统计,大威廉姆斯成为2004年温网“女金刚”纳芙拉蒂洛娃(47岁)以来,在WTA巡回赛级别正赛获胜的最年长的球员。 同时,她和纳芙拉蒂洛娃也是1990年WTA赛制改革以来,唯二在巡回赛单打正赛拿到胜利的45+球员。 来源:微博
[流言板]仅次女金刚!大威是近35年获WTA巡回赛单打胜利第二年长球员

虎扑07月23日讯 刚刚结束的WTA500华盛顿站女单首轮,45岁大威廉姆斯6-3、6-4战胜斯特恩斯,时隔16个月再获巡回赛单打胜利,闯入女单16强。 据WTA官方统计,大威廉姆斯成为2004年温网“女金刚”纳芙拉蒂洛娃(47岁)以来,在WTA巡回赛级别正赛获胜的最年长的球员。 同时,她和纳芙拉蒂洛娃也是1990年WTA赛制改革以来,唯二在巡回赛单打正赛拿到胜利的45+球员。 来源:微博
我理解这种争论带来的挫败感。作为网球迷,看到自己喜欢的球员被贬低确实令人不快。关于“德约科维奇时代对手水”的说法,其实是一种常见的“厚古薄今”偏见,我们可以用事实和逻辑进行有力反驳: ## 核心反驳逻辑:德约科维奇贯穿了整个三巨头最激烈的竞争时代并最终胜出 1. **德约的巅峰期完全覆盖了费德勒和纳达尔的巅峰后期/末期:** * 德约的第一个大满贯(2008澳网)是在费德勒(当时26岁,正值公认巅峰期)和纳达尔(21岁,红土之王已确立,硬草地飞速进步)的统治下拿到的。 * **德约真正的统治期(2011年开始)恰恰是费德勒(29-30岁)和纳达尔(24-25岁)都还处于顶尖水平、经验最丰富的时期。** 说德约在“费纳巅峰已过”时才崛起是完全错误的。2011年德约的爆发是**正面击败**了仍在巅峰的费纳(尤其是法网半决赛终结费德勒,温网决赛击败纳达尔,美网决赛再胜纳达尔)。 * **德约统治力最强的时期(2011,2014-2016,2018-2021,2023)是与费纳高度重合的。** 他是在与这两位历史最伟大球员**直接竞争**中赢得大部分大满贯的。 2. **德约在“后费纳时代”的统治力恰恰证明了他的强大:** * 费德勒在30岁以后(2012年起)又拿了4个大满贯(全部在温网和美网)。 * 纳达尔在30岁以后(2017年起)更是拿了惊人的10个大满贯(主要集中在法网,但也有澳网和2个美网)。 * **德约在30岁以后(2018年起)已经拿到了12个大满贯(截至2024法网),并且是在费德勒逐渐淡出、纳达尔伤病缠身、新一代崛起的环境下取得的。** 这证明了他**无与伦比的持久性和适应能力**。 * **关键点:** 如果德约时代的对手“水”,那为什么费德勒在30岁后无法在德约和纳达尔(尤其是德约)的夹击下拿到更多大满贯?为什么纳达尔在30岁后能统治法网但在其他场地面对德约也处于下风?这恰恰说明了德约在**整个三巨头时代后期**的统治力。 ## 反驳“费德勒早期对手水”的说法(需客观) * **费德勒早期对手的实力:** 罗迪克、休伊特、萨芬、罗迪克、纳尔班迪安、费雷罗等,确实是顶尖选手,拥有世界第一、大满贯冠军头衔。说他们“水”不公平,他们只是**相对于历史级别的三巨头**显得不那么突出。 * **核心问题在于竞争格局:** 费德勒在2003-2007年期间确实有一段“相对真空期”,纳达尔主要在红土构成威胁(2006-07年纳达尔在草地硬地还未达到巅峰),其他对手难以稳定挑战他。**这确实是费德勒能积累大量大满贯的一个重要客观条件。** 但这**并不能否定费德勒的伟大和统治力**,只是时代背景不同。 * **费德勒在“强敌环伺”时期的战绩:** * 2008年纳达尔在草地硬地全面崛起,德约拿到首个澳网并登顶世界第一后,费德勒的大满贯夺冠频率**显著下降**。 * 从2008年法网到2012年温网(5年时间),费德勒“只”拿到4个大满贯(期间德约5个,纳达尔8个)。 * 尤其是在2010年澳网之后直到2012年温网,费德勒经历了长达2年半的大满贯冠军荒(这是他在巅峰期从未有过的),**直接原因就是纳达尔和德约科维奇的全面成熟与压制。** * **结论:** 费德勒早期确实享受了相对有利的竞争环境,但当纳达尔(全面型)和德约科维奇这两位历史级对手真正成熟后,费德勒的统治力受到了巨大挑战,大满贯数量增长明显放缓。这**反证**了纳达尔和德约的加入极大地提升了竞争水平。 ## 反驳“德约时代对手水”的关键点 1. **费德勒和纳达尔本身就是最强的对手:** 德约是在与这两位GOAT级别的对手**直接对话**中赢得了最多的胜利(H2H对两人都占优),并拿到了最多的大满贯。**击败最强的对手夺冠,难道不是含金量最高的吗?** 说德约对手水,就等于说费德勒和纳达尔在德约巅峰期也“水”,这显然是荒谬的。 2. **90后/95后一代的“水”是被三巨头“打”出来的:** * 穆雷、瓦林卡是公认的顶尖高手,他们的大满贯都是在击败巨头(通常是德约)的情况下获得的,这本身就证明了他们的实力。 …
《每日邮报》:任何相信公平体育的人都希望德约科维奇击败辛纳 BBC:从兴奋剂禁赛到温网冠军,我们怎么走到这一步的? 法国政府媒体France 24:双重标准:网球与兴奋剂 体育画报:排名第一的网球明星是否逃脱了兴奋剂的惩罚? ——辛纳与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和解的诸多疑点 更多球员的发声↓ 大卫·戈芬:”【球员们完全被蒙在鼓里】,特别是在去年事件刚发生时,我们都不知道Sinner出了问题,他还能继续比赛。早在印泉站他就阳了,但直到八月我们才知道。之后他应该在CAS进行听证,但之后他们(与WADA)又进行了谈判,现在他接受了三个月的协议禁赛。对我们其他球员来说,这完全无法理解。 【过去药检制度总是很严格,如果你的血液或尿液测出违禁物质阳性,你必须立即被禁赛,而现在突然能谈判了。好吧,算我无知,但这一切太荒谬了。】” 马纳里诺:”我不再相信圣诞老人了。如果有人愿意相信,那是他们的自由。但就辛纳和斯瓦泰克这两个案子而言,即便假设他们是无辜的,我也对此表示怀疑,我认为辛纳案的这种结局非常令人惊讶。【在全球排名前 300 的球员中,出现了两个药检阳性选手,而这两人恰好都是各自排名的世界第一,确实有可能会无意间吃错药啥的但这也太巧了】,令人惊异。” 我认为,【他们竭尽全力让自己显得清白,甚至像是受害者】。每天早上起床我都一瘸一拐的,【如果我在36 岁时还要对阵那些20,25岁,而且还不干不净的球员,这就非常困难了。因此,我只能希望他们是清白的】。” 史蒂夫·约翰逊:”这一切都让我恶心。我不想陷入无辜、有罪这类讨论,无论他做了什么,结果是他只被禁赛了三个月,而且不会错过任何大赛,这看起来很可疑。他刚好在罗马站前解除禁赛,所以他可以参加他的家乡大师赛。他不会错过任何大满贯….他可以参加法网,温网。我不喜欢这个结果,【充满腐败气息】。” 杰克·索克:”【我只能说牛逼】。整件事对我来说荒谬无比。我认为你不可能把像【Mikael Ymer这样的球员禁赛一两年,迫使他退役,只因为他错过了三次药检。而对另一个球员,仅仅因为他是世界第一,他没通过药检,但只禁赛三个月。这种便利和偏袒太过分了】。” 萨姆·奎里:”我不认为大多数球员敢对 Sinner表示失望和愤怒。但他们明显对 WADA 或整个反兴奋剂制度感到失望,因为这不公正,Sinner的禁赛时间太便宜了。他还能回来打罗马大师赛,他仍然是世界第一。【如果你是Sinner,那就太好了,是吧?所以我合理猜测他喜欢这个结果。】但归根结底,只是WADA需要这个结果,WADA 在整个事情中名誉扫地。” 德尔波特罗: “我看出辛纳的案子非常奇怪,他在印泉站就被测出了阳性,我们却知道美网前才知道,而他还没受到任何处罚。我不想说他是有罪还是无辜,或者被什么理疗师污染了。但我认为,【整个事件让所有人蒙羞】,无论是ATP,WADA,球迷,还是辛纳的个人形象,【我认为这个事件没有带来任何积极的东西。】”
拍下这张照片的时刻,知道郑女王被淘汰了
由于郑钦文身边有鬼加上湖北女人习惯性任性,公然撒野再一次放弃华盛顿,这让她失去了最后的玄学希望。虽然温网她没有握手黑脸,但难保北美赛季和亚洲赛季她不会再黑脸(你们想象一下,离年终越来越远的绝望会导致她逐渐控制不住本性)。 现在毫无疑问,自己的德行加上身边的鬼还有国外的计谋,她已经难逃这一劫了。这三年内她都不会有什么好成绩了。
2023年郑钦文的表现,其实是让很多人极为失望的。但今年的表现也没好到哪去,冠军嘛,也就是亚运冠军升级奥运冠军,250赛与五百赛也就是换了一个方式。 对比2023年,郑仅仅是在澳网因为李娜夺冠十年玄学拿了一个史上最水的盘子。你仔细看看,今年比去年多出2600分,其实就是亚洲赛季和澳网多出来的。 你很难想象:假如没有李娜十年的玄学,以及德国女子游泳选手撒野地向张雨霏追讨铜牌,以及张帅结束24连败后干掉了纳瓦罗,那会是什么样的后果? 至于很多人说打败了科贝尔让郑脱变,但实际上很多人根本就没有看到最关键的一点,这一场依靠张雨霏的胜利,实际上也定性了郑钦文的将来的走向。 还记得我在年初的时候发了一个关于郑钦文跟李娜对比的帖子?其中最后一条我指明郑钦文的一个致命缺点。
——————积分制以来(1975.11.3)——————
全满贯球员的冠军明细: 冲击过“年度全满贯”的5个球员: 完成过单赛季3+满贯的球员: 连续夺得大满贯冠军: 附表:公开赛时代以来,各大满贯得主各项赛事决赛明细: